前言
本文集收录从2016年3月1日微信公众号“马列之声”创刊起,至2017年3月1日止于微信平台上所发布的原创文字。
这些原创文字有的以单篇形式发表,有的则分散在每篇图文的“编者按”或小语”、“诗选”栏目的评论中。这些文字从不同角度较为完整地表达了马列之声在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这些文字整理出来,一方面是对过去一年成果的总结,另一方面希望可供各位读者参考之用。其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马列之声自2016年3月1日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至今已经整整一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迎来创号一周年——这个对我们来说很特殊的日子。
我们看到,过去的一年的付出是值得的,而马列之声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要感谢所有关注社会主义、为工农群众发声的人和左派人士。在未来,我们将会更加努力,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主义已经走到了一个紧要关头,唯有加强理论学习联系工农群众,去唤醒工农群众自身中那沉睡了上千年的主人翁意识,去变革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才是不二法门。
我们坚信我们的工作不是无意义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红旗下,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
本文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吧制作,欢迎各种形式的引用或传播。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我们是谁?——马列之声简介
2016-03-01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以百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吧为基础、因对马列主义事业的热忱而聚集到一起。我们创办这个公众号,希望能在微信平台—在这个上帝可以信、王林大师可以信、市场万能论可以信共产主义却不能信的时代,开辟一块可以让大家聆听马列主义声音的天地。
在中国,革命来了又走了,留下一批其精神上的孤儿,徘徊在后革命时代的废墟之间。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理念花果飘零,但共产主义斗争蓄势待发”,未来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
我们探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百年,马克思主义以自己完整而透彻的理论深刻改造了这世界——普选权、八小时工作日、社会保障、工人权利,这些都是直接受益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斗争的争取。没有起义、没有斗争、没有社会主义运动和他们的导师—卡尔马克思,至今人类社会将还有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于阴郁的半奴隶制状态。你可曾寻思过:这究竟是怎样的理想怎样的旗帜,能够给予人类历史如此深远的影响?
我们争鸣——
毛泽东像依然高悬于天安门城楼,在我们这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依然被当做诸门学科、治国的指导思想加以对待,从小我们接受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教育。你可曾寻思过: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理论,能够以穿越时空的力量根植于这片土地?为什么有人总是一次次宣布马克思已经死了,但每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却再次宣告马克思幽灵的再生?
我们反思——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人山人海中静静地直指天穹,引导一个民族的百年想象。你可曾在碑下的浮雕故事前寻思过:那究竞是什么样的境况?是什么样的生活?千万英烈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究竟要通向何处?
一个民族若是缺失了理论思维,是永远不能攀登上科学高峰的。批判的武器固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我们同时深知——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将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列之声致力于讨论、捍卫和传播共产主义的原则,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与运用;马列之声坚持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力图在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上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推翻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事业中来;马列之声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变动与实践的呼声,积极回应形形色色新旧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的非难和歪曲。
谢谢您对马列之声的关注,让我们共同聆听马列的声音,在真理路上并肩前行。最后,让我们以马克思那段著名的告白结尾: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点我下载(OneDrive)
预览:点我预览